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找资讯 » 网站公告 » 正文

小森SM系列轮转机印刷过程注意事项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7-04-06  浏览次数:33

印刷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合理保养是保证良好印刷质量的重要基础。比如,印版安装是否得当、操作是否规范等都会对印刷质量产生影响。下面,笔者将结合工作经验,以小森SM系列轮转机为例,浅谈凸版印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,与大家共同分享。

印版的固定与检查

1.印版的固定

固定在滚筒上的印版必须与滚筒充分接触,才能保证印刷压力均匀、印迹清晰、印版磨损减少,从而为印刷质量提供保障。操作者可通过敲打印版空白部分,根据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印版与滚筒的接触情况。如果声音厚实,证明印版已固定好。

例如,厚度为1.3~3.0mm的塑料印版或厚度为1.6~2.8mm的薄铅印版,需采用粘贴方法进行固定。按照工艺规格要求,将印版材窝圆,固定在金属底托上,然后用螺钉将底托固定在滚筒上。

2.印版安装前的检查

(1)印版表面是否光滑、洁净,有无裂痕、发花、气泡和凹陷,文字、线条、图案是否清晰,有无损伤等。

(2)印版四周是否有损伤,版口大小是否一致、平行,印版倾斜度是否合适。

(3)印版厚度是否符合要求,非着墨部位深度是否合适。

(4)印版页码是否齐全,顺序及排列是否符合要求。

(5)印版上铜锌图版高低是否合适,焊接或粘贴是否牢固,有无颠倒、歪斜、焊错等现象。

(6)电镀面是否均匀,有无起边、发毛、生锈等现象。

(7)印版的合并尺寸是否符合生产要求。

(8)塑料印版或薄铅印版的厚度和弧度是否合适,笔锋是否饱满,有无凹陷等。

油墨的传递和转移

油墨在轮转机上需经历墨斗→墨斗辊→墨辊→着墨辊→印版→纸张的传输,其在各过程中所受的外力作用和流变特性变化是不同的。

1.墨斗到墨斗辊的供墨过程

墨斗中的油墨应始终与墨斗辊保持良好的接触,以便均匀地被墨斗辊带出。为保证持续稳定的供墨,墨斗中的油墨应具备以下特性:触变性和屈服值不能过高;黏度不能太小;丝头不能太短;流平性要好。通常情况下,墨斗的角度越小,储墨量就越多,但如果墨斗内储墨量过多,因油墨自重较大,会对出墨辊的墨层厚度产生影响。因此,墨斗角度一般为40°。

此外,油墨长时间静止会导致触变性增大,因此,墨斗中的油墨要经常搅动,目的是使墨斗中的油墨和墨斗辊始终接触,保证油墨良好的流动性,以及及时了解墨斗中的存墨量,使其保持在恒定的变化范围之内,保证供墨均匀一致。

2.墨斗辊与墨辊之间的传递过程

墨斗辊与墨辊之间传递主要作用为匀墨、传递和分配油墨。在该过程中,油墨被迅速打匀,在后序辊与辊之间的传递和分配时,经历成丝、断裂、回弹三个阶段。此时要求油墨既要有黏滞性,又要有弹性。油墨成丝的过程中,主要是油墨的黏滞性起作用,若油墨黏滞性差、丝头太短,则不能保证油墨正常传递和合理分配。该阶段油墨传递宜采用长墨路方案。

3.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转移过程

着墨辊与印版相互接触时,着墨辊发生微变形,使油墨转移到印版上,该过程是决定印迹是否饱满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通过改变着墨辊的墨流,增加先接触印版面的一组着墨辊的墨流压力,使其对版面起着墨作用;适当减小后接触印版面的一组着墨辊的墨流压力,使其对版面起匀墨作用。

4.印版与纸张之间的转移过程

此阶段油墨的转移过程与其他印刷方式(胶印、凹印)有很大不同,印版上的墨迹是与纸张直接接触完成转移的,压印有效接触面积小,压印时间短。其转移过程主要分为2个步骤:①油墨与纸张表面接触的瞬间,油墨中的一部分连结料被压入纸张空隙,使纸张表面的油墨连结料含量迅速减少,颜料含量迅速增加,油墨瞬时凝固在纸张表面,同时印迹被挤向图文边缘,造成印迹出现细微边缘效应、背面产生轻微压痕现象;②在油墨尚未完全干燥且显柔软状时,印版与纸张分离,纸张印迹部分被压缩而发生轻微变形,最终完成油墨的转移。

其他注意事项

1.字迹高低不平

症状为字迹上下不平齐,此类问题一般由印版磨损、定位不准确、新老字片组合不适应造成,更换字片即可解决。

2.笔画缺损

症状为印刷字迹缺损,此类问题一般由操作不慎造成,比如拆卸时的不慎敲击等。对此,更换字片即可解决。

3.字迹嵌墨

症状为字迹发粗,圈、角中有墨点。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:

(1)设备保养不当,油墨未清洗干净;

(2)墨辊之间压力过大,长时间运转后辊体发热或机器经常发生故障导致停机时间过长,这些情况都会使油墨干燥结皮,与印版接触时积存在字迹中间。

4.反脏

(1)在无纸的情况下合压,导致压印滚筒上出现积墨,再次走纸时容易造成反脏。

(2)下墨量过大,造成印迹严重偏浓发粗,印刷后由于产品自身重量使其反面黏上油墨。

(3)印刷压力过大,造成印张局部被压穿,油墨透过,使与之接触的印张出现反脏。

5.墨脏

(1)印刷压力过大,压印时纸张被压入包衬内,字迹边缘与包衬未低陷边缘接触,造成蹭脏。对此,应适当调整印刷压力。

(2)包衬使用过久,压印点表面发生老化、破裂。对此,应更换新包衬。

(3)印版边缘积墨。对此,应及时清洗印版。

 
 
[ 找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热门推荐
最近更新
浏览排行
保存本站桌面快捷方式 ↓   
环球印城 科印网 新华社印务 中国印刷人才网 必胜网 大道印刷业 中喷网 包联 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
我的耗材网 慧聪印刷 集萃丝印特印网 阿里巴巴 慧聪 小森印刷机械 曼罗兰 高宝 海德堡